跳到主要内容

不同年龄段女性患抑郁症的性激素水平

摘要

背景

关于不同年龄女性患抑郁症的性激素的研究屈指可数,结论也不统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女性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性激素等因素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年龄女性性激素水平的差异,探讨治疗后的变化。

方法

将169例女性抑郁症患者分为首发组(91例)和复发组(78例)。将首发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8例,年龄< 45岁)、围绝经期(20例,年龄45 - 55岁)和老年组(23例,年龄> 55岁);复发性抑郁患者分为青年组(37例,年龄< 45岁)、围绝经期(19例,45 - 55岁)和老年组(22例,年龄> 55岁)。对患者进行评估国际疾病分类精神和行为障碍。检测患者血清孕酮、催乳素、雌二醇、睾酮水平,分析各组性激素水平差异。

结果

雌二醇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催乳素水平与职业呈正相关。女性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年轻组血清孕酮和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无论首次发作或复发。初发抑郁症的围绝经期组和老年组的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复发性抑郁症的同组。复发组治疗前后血清孕酮、催乳素、雌二醇、睾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年龄的抑郁症女性的性激素水平,尤其是雌二醇水平存在差异。复发性抑郁对女性的性激素水平也有一定影响。在研究女性抑郁症患者性激素水平时,不仅要考虑年龄和复发情况,还要注意患者在性激素检测前是否使用过抗抑郁药物。

同行评审报告

背景

如今,抑郁症已成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残疾/疾病[1,占全球疾病负担的社会和经济成本的三分之一。预计到2030年它还将成为世界上最具社会经济负担的疾病[2,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造成严重威胁。它的诊断是广泛而多样的,主要集中在情绪低落和/或在活动中失去乐趣。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然而,具体的机制还不清楚。抑郁症在女性中似乎比男性更常见,女性的风险是男性的两倍。复发是决定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展为活动性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造成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3.].研究发现,在青春期之前,女孩的抑郁水平与男孩相似,甚至更低[4].两种女性性激素——雌激素和黄体酮——被认为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5].

研究发现,性激素对女性的生活有巨大的影响,焦虑、创伤和压力相关的疾病都是由性激素调节的[67].几乎所有女性都会经历与月经、怀孕和更年期相关的激素波动,有些人甚至会经历严重的经前期[8和围绝经期/产后抑郁症[9].这些女性会经历典型的生殖激素变化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次优反应,导致负面影响和不适应行为[10].绝经后内分泌学的特点是卵巢类固醇激素(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持续较低,与年轻女性相比,睾酮分泌减少50%。因此,女性在绝经初期或绝经后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其严重程度与卵巢激素水平的波动有关,尤其是雌激素。11].此外,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对中年女性的情绪有积极的影响[12].值得注意的是,经修订的关于绝经期激素治疗的全球共识声明表明,激素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绝经后早期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妇女的情绪[13].雌激素通过降低血清素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活性来增加血清素的合成和有效性[3.].血清素被释放到调节杏仁核反应的区域,并参与情绪调节。类固醇激素,又称神经活性类固醇,通过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组织和激活参与情绪和认知调节,可能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有效策略[3.].值得注意的是,围产期也是激素水平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催乳素负责启动和维持泌乳,被作为评估产后妇女情绪与激素变化关系的测量指标之一。雌激素可以刺激泌乳素的分泌,泌乳素(类似于雌激素)在分娩后迅速下降[14].抑郁的程度是这些激素变量相互作用的最终表现。随着性激素浓度在女性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持续变化,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抗抑郁药物的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雌激素和孕酮酶的诱导/抑制可能导致孕期抗抑郁药代谢的增加/减少。因此,与绝经前相比,绝经后的女性(雌二醇和孕酮水平降低,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升高)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抗抑郁药物剂量。

影响性激素水平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和健康状况,其中年龄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1516].在卵巢水平上,卵泡的数量和活力以及雌激素、孕酮、抑制素和激活素的分泌随年龄的变化而波动。但目前对不同年龄女性抑郁症患者性激素的研究还比较少,结论也不统一。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年龄抑郁女性的性激素水平,为今后研究不同年龄抑郁女性性激素水平特点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

病人

本研究经河北华北科技大学附属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华北科技大学附属开滦精神卫生中心选取了169例女性抑郁症患者。主任精神病医生根据诊断结果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了诊断国际疾病分类(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无抑郁发作史的患者被归为首发组。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采用上述标准进行初步诊断,最终由上级精神科医师作出明确诊断。将患者分为首发组(91例)和复发组(78例)。然后将首发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8例,年龄< 45岁)、围绝经期(20例,45 - 55岁)和老年组(23例,年龄> 55岁)。同样,复发性抑郁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7例,年龄< 45岁)、围绝经期(19例,45 - 55岁)和老年组(22例,年龄> 55岁)。

入选标准

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抑郁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2)当前/过去的神经障碍、脑外伤、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药物滥用(甲基苯丙胺、可卡因等)和其他精神疾病;(3)有严重的脑血管、脑病,如脑梗塞、出血等;(4)使用激素/避孕药的妇女;(5)妇科、免疫、内分泌等疾病;(六)因其他原因退出或未完成调查的。

诊断评估

(1)抑郁发作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包括情绪低落、丧失兴趣和愉悦感、疲劳以及其他常见症状:(a)注意力不集中;(b)自我评价和自信心低;(c)自证其罪和无价值感;(d)对未来悲观;(e)自残/自杀的想法或行为;(f)睡眠障碍;(g)食欲不振。这些症状至少持续2周。

轻度抑郁发作:至少有两种轻度典型抑郁症状和其他常见症状,持续至少2周。中度抑郁发作:至少有2个轻度典型抑郁症状和3个轻度常见症状(最好是4个),持续至少2周。重度抑郁发作(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三种典型症状和四种及以上常见症状一般持续2周,但当症状极其严重或起病迅速时,病程不超过2周是合理的诊断。重度抑郁发作(伴有精神症状):符合重度抑郁发作标准,并伴有妄想、幻觉或抑郁性麻木。症状的严重程度是根据完成日常任务和社交活动的困难程度来评估的,如兴趣/愉悦感下降、体重和食欲变化、睡眠障碍以及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领域的严重困扰或损害。

(2)复发性抑郁症复发性抑郁(轻度/中度/重度),无符合躁狂标准的情绪亢进和多动的独立发作。

轻度复发性抑郁发作:符合轻度复发性抑郁的标准,至少2次发作,每次发作至少持续2周,发作间无明显情绪障碍数个月。中度复发性抑郁发作:符合中度复发性抑郁的标准,至少2次发作,每次发作至少持续2周,发作间数月无明显情绪障碍。重度复发性抑郁发作(有/没有精神症状):符合重度复发性抑郁障碍的标准,有/没有精神症状,至少2次发作,每次发作至少持续2周,发作间隔数月无明显情绪障碍。

治疗

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给予度洛西汀40-60 mg/d治疗3个月,直至第二次性激素试验结束。在此期间,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适当的苯二氮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参数

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职业(工人、农民、干部、退休、无、其他)、吸烟、饮酒习惯(吸烟史判断标准:每天吸烟1支以上,连续/累计6个月;饮酒史标准:每周超过500 g/350 g[男/女]并持续5年以上,并发症(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无,等;判断标准为相应疾病的诊断或相关药物的使用情况),婚姻状况,以及患者上周使用抗抑郁药物的记录。

检测性激素水平

同一天,门诊病人接受了性激素水平测试。复发性抑郁症住院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第一次性激素水平评估,治疗3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性激素水平评估。上午8 ~ 10点空腹取肘静脉血5 mL。根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试剂盒(ACTH CLIA Microparticles)的说明书,使用化学发光检测器(AutoLumo A200),磁粉基化学发光法对样品进行检测。

统计分析

SPSS (v.22.0;IBM公司,阿蒙克,纽约,美国)被用来分析收集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的计数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性激素水平与年龄、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估计性激素水平与职业等分类变量的相关性,以及抑郁严重程度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通过单向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性激素水平,然后进行Bonferroni校正。采用独立的方法比较首发组和复发组的性激素水平t测试。复发组治疗前后性激素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按照测试标准进行测试α= 0.05。

结果

案例数据

纳入病例的临床资料见表1.本研究共纳入169名受试者。首发组平均年龄为42.98±14.84岁,16 ~ 83岁。复发组为48.02±12.59岁,最小27岁,最大76岁。两组在年龄、吸烟、饮酒习惯和BMI (P> 0.05)。观察首发组和复发组在婚姻状况、职业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P< 0.05)。

表1病例临床资料

性激素与社会人口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此相关性分析(表2)表明雌二醇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267,P= 0.000),催乳素水平与职业呈正相关(r= 0.157,P= 0.041)。

表2性激素与社会人口变量的相关性

女性抑郁程度与年龄、性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女性抑郁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205,P= 0.007),但与职业、吸烟和饮酒习惯、合并症、血清孕酮、催乳素、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均为P> 0.05;表格3.).

表3女性抑郁程度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

不同年龄段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

如表所示4,在首发组,年轻女性抑郁症患者血清孕酮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P< 0.05);在年轻组、围绝经期组和老年组中,催乳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与老年组相比,年轻组的雌二醇水平明显升高(P< 0.05),围绝经期组雌二醇水平高于老年组(P> 0.05);青年组和老年组的睾酮水平均高于围绝经期组,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4不同年龄女性抑郁症患者性激素水平

复发组。与老年组相比,年轻组的血清孕酮水平明显升高(P< 0.05),围绝经期组血清孕酮水平高于老年组(P> 0.05);在年轻组、围绝经期组和老年组中,未观察到泌乳素和睾酮水平的显著差异(P> 0.05);年轻组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围绝经期和老年组(P< 0.05),复发期围绝经期组雌二醇水平高于中老年组(P> 0.05)。

首发与复发性抑郁症女性性激素水平的比较

与复发期组相比,首发期围绝经期组雌二醇水平明显提高(P< 0.05;表格5).首发老年组女性抑郁症患者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复发性老年组(P< 0.05;表格5).首发组和复发组的其他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 0.05;表格5).

表5首发与复发性抑郁症女性性激素水平比较

复发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3个月后,复发组各年龄段血清性激素水平均有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P> 0.05;表格6).据观察,治疗导致孕酮水平在年轻组和减少孕酮浓度在围绝经期组。治疗后,泌乳素水平在青年和老年组增加,而在围绝经期组下降。经治疗后,青年组雌二醇水平下降,围绝经期和老年组雌二醇水平升高。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睾酮水平均无明显变化。

表6复发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讨论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约20%的女性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患有重度抑郁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女性来说,抑郁会在不同的时期出现或加重,在这些时期,激素水平会发生动态变化,包括经前、围产期和围绝经期[17].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性激素参与了女性抑郁症的生理和病理发展[141819].然而,抑郁症与女性性激素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诱发抑郁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遗传因素——即先天缺陷——可能导致较弱的抗应激能力。研究证实,抑郁症具有一定的家庭遗传风险。然而,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一些研究也表明性激素和抑郁之间有联系[20.].一些研究表明,性激素水平异常可能是抑郁症患者的一种临床现象[21].本研究发现,孕酮和雌二醇水平在首次发作、复发和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抑郁症和性激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性激素在调节女性情绪中的作用已经被很多研究证实[2223].作为类固醇激素,孕酮和雌二醇在调节大脑形态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性激素水平的波动会引起神经递质系统的变化,从而潜在地、持久地影响情绪和行为。众所周知,雌二醇对神经有保护作用,特别是对围绝经期和老年妇女[2425].已有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GABA)或谷氨酸可以通过调节脑区侧缰绳(LHb)的活动来影响情绪[2627],性激素已经被发现与GAB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情绪[282930.3132].此外,某些性激素——比如孕酮,它是GABA受体的一种积极的相变化结构调节剂,研究发现服用抗抑郁药后孕酮水平升高[33].但是,一些关于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的研究表明,围绝经期抑郁与性激素水平的波动无关,这是由于性激素测量困难造成的[34].人们对抑郁症患者的激素疗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绝大多数的研究表明,对那些符合条件的患者应该给予激素治疗或药物治疗的组合,这种治疗值得精神科医生的注意[35].当然,抑郁症患者性激素水平异常不仅表现在女性,男性也有[3637].而各种性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老年人[38].此外,研究发现女性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这表明年轻女性更容易患抑郁症[39].老年女性抑郁症的严重程度似乎受到了很多关注[40].然而,研究指出,老年妇女抑郁症的增加与身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和白内障)的相关性比与年龄的相关性更强[41].

从女性抑郁症患者的生命历程来看,她们经历了从年轻时性激素水平较高,到围绝经期性激素水平较低,再到老年性激素水平进一步较低的过程,可以看出女性抑郁症患者性激素水平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性激素水平会下降,尤其是雌二醇。本研究还发现,年轻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孕酮和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无论首次发作还是复发。健康女性的激素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但抑郁症女性的变化比健康女性更剧烈,而这些性激素水平的波动有可能诱发负面情绪[42].相关研究发现,性激素在不同年龄段的女性抑郁症患者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43].

该研究还注意到,初次抑郁症发作的女性和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存在差异。我们发现,在围绝经期组中,初次发作的女性雌二醇水平高于复发的女性。我们认为,这种性激素水平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抗抑郁药的使用。毕竟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在症状出现时积极服用抗抑郁药物,直到药物无效才来医院就诊。因此,在检测出性激素之前,已经服用了一段时间的抗抑郁药。相关研究表明,抗抑郁药会影响性激素水平[4445].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抑郁症首发和复发女性之间雌二醇水平的差异与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已经证明度洛西汀可能会干扰类固醇的合成[4647].鉴于此,我们推测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度洛西汀在颅内的调节作用有关。然而,是否所有的抗抑郁药都能影响性激素水平,以及这些抗抑郁药是否有类似的效果,还有待研究。

这项研究有一些局限性。它缺乏健康的对照,并且限于小样本量,这使得本研究的结论缺乏说服力。我们打算在深入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增加层次分析。此外,考虑到导致抑郁的因素很多,包括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将不同情况触发的抑郁患者分为相应的组,消除干扰后再进行分析。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性激素水平对女性抑郁症复发的影响因素。此外,还可以研究药物使用、严重程度以及伴随的焦虑症状对首发和复发患者性激素的影响,使研究更加全面。

结论

女性抑郁严重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抑郁女性雌激素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复发性抑郁对抑郁症女性的性激素水平也有一定影响。这些结果为性激素在抑郁症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抑郁症的防治带来了福音。

数据和材料的可用性

在当前研究中使用和/或分析的数据集可根据合理的要求从通信作者获得。

缩写

体重指数:

身体质量指数

GABA:

γ-氨基丁酸

病人:

孕酮

光杆载荷:

催乳激素

E2:

雌二醇

师:

睾酮

参考文献

  1. 1.

    弗里德里希·乔丹。在世界范围内,抑郁症是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2017; 317(15): 1517。

    PubMed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2. 2.

    C.心理健康。全球调查调查了抑郁症的影响。科学。2000;288(5463):。

    中科院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3. 3.

    Sassarini DJ。中年女性的抑郁症。matuitas。2016;94:149-54。

    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4. 4.

    王晓东,王晓东,王晓东,等。儿童期情绪障碍发病率的性别-年龄交互作用研究。Psychol医学。2015;45(04):829 - 39。

  5. 5.

    Skovlund CW, Mørch LS, Kessing LV, Lidegaard Ø。激素避孕与抑郁症的关系。JAMA精神病学。2016;73(11):1154 - 62。

    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6. 6.

    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女性恐惧回路中雌二醇的作用机制:心理病理中的性别差异。Transl精神病学。2014;4 (8):e422。

    中科院PubMed公共医学中心文章谷歌学者

  7. 7.

    李世石,BM。为什么女性对焦虑、创伤相关和压力相关的疾病如此脆弱?性激素的潜在作用。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上。2017;4(1):73 - 82。

    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8. 8.

    Epperson CN, Steiner M, Hartlage SA, Eriksson E, Schmidt PJ, Jones I, Yonkers KA。经前烦躁障碍:DSM-5新分类的证据。中华精神医学杂志。2012;169(5):465-75。

    PubMed公共医学中心文章谷歌学者

  9. 9.

    张锐,张瑞敏,张瑞敏,等。自然绝经前后抑郁症状的纵向模式研究。JAMA精神病学。2014;71(1):第36 -。

    PubMed公共医学中心文章谷歌学者

  10. 10.

    张志刚,张志刚。焦虑与抑郁的性别差异及其临床意义。Neuroendocrinol前面。2014;35(3):320 - 30。

    PubMed公共医学中心文章谷歌学者

  11. 11.

    Gordon JL, Girdler SS, Meltzer-Brody SE, Stika CS, Thurston RC, Clark CT, Prairie BA, Moses-Kolko E, Joffe H, Wisner KL.围绝经期抑郁症中卵巢激素波动、神经类固醇和HPA轴失调:一个新的启发性模型。美国精神病学杂志。2015;172(3):227-36。

    PubMed公共医学中心文章谷歌学者

  12. 12.

    Cohen LS, Soares CN, Poitras JR, Prouty J, Alexander AB, Shifren JL。短期使用雌二醇治疗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抑郁:初步报告。美国精神病学杂志2003;160(8):1519-22。

    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13. 13.

    de Villiers TJ, Hall JE, Pinkerton JV, Perez SC, Rees M, Yang C, Pierroz DD.修订的关于绝经期激素治疗的全球共识声明。matuitas。2016;91:153-5。

    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14. 14.

    围生期重度抑郁症妇女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和催乳素的系统评价。Arch妇女健康。2018;21(2):149-61。

    PubMed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15. 15.

    李志强,刘志强,李志强,刘志强,等。激素在女性大脑中的作用:激素平衡的重要性。《前沿公共卫生》2018;6:141。

    PubMed公共医学中心文章谷歌学者

  16. 16.

    王志刚,刘志刚。生殖衰老的神经内分泌控制:GnRH神经元的作用。繁殖。2006;131(3):403 - 14所示。

    中科院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17. 17.

    Bromberger JT, Epperson CN。围绝经期期间和之后的抑郁:激素、遗传和疾病的环境决定因素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45(4):663-78。

    文章谷歌学者

  18. 18.

    应激、性激素、炎症和重性抑郁症:扩展抑郁症的社会信号转导理论来解释情绪障碍的性别差异。精神药理学。2019;236(10):3063 - 79。

    中科院PubMed公共医学中心文章谷歌学者

  19. 19.

    李丹,李艳,陈艳,李慧,佘艳,张欣,陈森,陈伟,邱国华,黄慧。雌激素和孕激素升高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降低的神经保护作用。2019; 39(9)。

  20. 20.

    张建平,张建平,张建平。老年女性抑郁与性激素的关系。老年医学杂志。2004;39(3):239-44。

    中科院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21. 21.

    雌激素和其他性激素在脑衰老中的作用。神经保护和DNA修复。前沿衰老神经科学。2017;9:430。

    PubMed公共医学中心文章中科院谷歌学者

  22. 22.

    张国荣,太平绅士精神病理的性别差异:性腺、肾上腺和精神疾病。杂志Behav。2009;97(2):250 - 8。

    中科院PubMed公共医学中心文章谷歌学者

  23. 23.

    《女性在悲伤情绪诱导下的反刍和情绪调节策略选择与性激素的相互作用与预测负面影响》。Psychol前面。2018;9:937。

    PubMed公共医学中心文章谷歌学者

  24. 24.

    曹晓娟,黄晓春,王欣。中药颗粒剂与中药基础心理治疗治疗中国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更年期。2019;26(10):1193 - 203。

    PubMed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25. 25.

    Natari RB, Clavarino AM, McGuire TM, Dingle KD, Hollingworth SA。绝经过渡期血管舒缩症状和抑郁之间的双向关系:纵向研究的系统综述更年期。2018;25(1):109 - 20。

    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26. 26.

    shbel SJ, Proulx CD, Piriz J, Malinow R.情绪调节。GABA/谷氨酸共释放控制缰核输出,并可通过抗抑郁药物治疗加以改善。科学。2014;345(6203):1494 - 8。

    中科院PubMed公共医学中心文章谷歌学者

  27. 27.

    Lener MS, Niciu MJ, Ballard ED, Park M, Park LT, Nugent AC, Zarate CA Jr.谷氨酸和γ -氨基丁酸系统在重性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和氯胺酮的抗抑郁反应。生物精神病学杂志。2017;81(10):886 - 97。

    中科院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28. 28.

    张磊,Hernandez VS, Swinny JD, Verma AK, Giesecke T, Emery AC, Mutig K, Garcia-Segura LM, Eiden LE。外侧缰核中的gaba能细胞类型与性类固醇信号通路连接下丘脑稳态和中脑动机回路。Transl精神病学。2018;8(1):50。

    PubMed公共医学中心文章中科院谷歌学者

  29. 29.

    希尔RA。性类固醇激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B信号转导的相互作用: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相关性。J Neuroendocrinol。2012;24(12):1553 - 61。

    中科院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30. 30.

    Morris RG, Anderson E, Lynch GS, Baudry M.选择性学习障碍和阻断n -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AP5的长期增强。大自然。1986;319(6056):774 - 6。

    中科院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31. 31.

    Murphy DD, Cole NB, Greenberger V, Segal M.雌二醇通过减少海马神经元中的GABA神经传递来增加树突棘密度。J > 1998; 18(7): 2550 - 9。

    中科院PubMed公共医学中心文章谷歌学者

  32. 32.

    Hu M, Watson CJ, Kennedy RT, Becker JB。雌二醇可减弱K+诱导的大鼠纹状体细胞外GABA的增加。Synapse。2006;59(2):122 - 4。

    中科院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33. 33.

    Strohle A, Romeo E, Hermann B, Pasini A, Spalletta G, di Michele F, Holsboer F, Rupprecht R. 3 α -降低的神经活性类固醇及其前体在重度抑郁症患者及临床康复后血浆中的浓度。生物精神病学杂志。1999;45(3):274 - 7。

    中科院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34. 34.

    Frokjaer VG, Pinborg A, Holst KK, Overgaard A, Henningsson S, Heede M, Larsen EC, Jensen PS, Agn M, Nielsen AP等。5 -羟色胺转运体改变在性类固醇激素操纵的抑郁反应中的作用:一项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研究。生物精神病学杂志。2015;78(8):534 - 43。

    中科院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35. 35.

    类固醇合成抑制抑郁症:一个好主意?柳叶刀神经病学杂志上。2016;3(2):92 - 3。

    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36. 36.

    Monteagudo PT, Falcão AA, Verreschi IT, Zanella MT.与肥胖男性抑郁症状相关的性激素失衡。老年男性。2016;19(1):发。

    中科院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37. 37.

    D . Stanikova, Luck T, Bae YJ, Thiery J, Ceglarek U, Engel C, Enzenbach C, wikner K, Stanik J, Kratzsch J,等。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与男性抑郁有关。心理神经内分泌学。2018;87:196 - 203。

    中科院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38. 38.

    Castanho TC, Moreira PS, Portugal-Nunes C, Novais A, Costa PS, Palha JA, Sousa N, Santos NC。性和性相关激素在老年男性和女性认知、情绪和健康中的作用。Psychol杂志。2014;103:158 - 66。

    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39. 39.

    Bevilacqua LA, Dulak D, Schofield E, Starr TD, Nelson CJ, Roth AJ, Holland JC, Alici Y.老年与青年癌症幸存者中抑郁,疼痛和疲劳的患病率和预测因素。Psycho-oncology。2018; 27(3): 900 - 7。

    PubMed公共医学中心文章谷歌学者

  40. 40.

    Sengupta P, Benjamin AI。卢迪亚纳一个三级护理机构的城市和农村实地实践区老年人的抑郁患病率和相关风险因素。公共卫生。2015;59(1):3-8。

    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41. 41.

    唐明,刘学华,韩慧英,唐明明,王云峰,张丽珍。成都地区55岁及以上居民抑郁障碍患病率调查中华精神卫生杂志2001;02:103-6。

  42. 42.

    de Kruif M, Molendijk ML, Haffmans PM, Spijker AT。更年期期间的抑郁。57 Tijdschr Psychiatr。2015;(11):795 - 804。

    PubMed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43. 43.

    刘志强,刘志强,刘志强等。体弱多病、老年妇女内源性性激素水平与认知和抑郁的关系。中华老年精神病学杂志。2002;10(3):311-20。

    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44. 44.

    多丁CM,博伊登SD。抑郁,抗抑郁药和性功能。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指南抑郁症:新的治疗见解和选择。经济日报。编辑:Shapero BG, Mischoulon D, Cusin C. Cham:施普林格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9:123 - 137。

  45. 45.

    Damoiseaux VA, prost JH, Jiawan VC, Melgert BN。抗抑郁药药代动力学的性别差异:女性性激素和口服避孕药的影响。Pharmacokinet。2014;53(6):509 - 19所示。

    中科院PubMed文章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46. 46.

    在H295R细胞实验和重组CYP17实验中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和曲马多的类固醇破坏作用。毒物醇体外研究:国际期刊BIBRA。2018; 47:63 - 71。

    中科院文章谷歌学者

  47. 47.

    卢普D, Sjödin MOD, Varshney M, Lindberg J, Loghin F, Rüegg J.氟西汀调节体外性类固醇水平。Clujul医学。2017;90(4):420 - 4。

    PubMed公共医学中心谷歌学者

下载参考

确认

一个也没有。

资金

一个也没有。

作者信息

从属关系

作者

贡献

RL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起草稿件。YS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稿件进行修改。JWL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协助起草稿件。讨论稿由YY起草。LLS参与了研究的设计和修改讨论。YGL和XYY参与了研究的设计和数据收集。WYM构思了这项研究,参与了它的设计和协调,并审查了手稿。ZJY参与研究的构思和设计,审阅和修改稿件。所有作者阅读并批准最终稿。

相应的作者

对应到Wenyou马Zhenjian余

道德声明

伦理认可和同意参与

本研究的研究方案经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由所有参与者提供参与的书面知情同意。

同意出版

所有参与者均获得出版的书面知情同意。

相互竞争的利益

所有的作者都没有潜在的利益竞争。

额外的信息

出版商的注意

施普林格《自然》对出版的地图和机构附属关系中的管辖权要求保持中立。

权利和权限

开放获取本文根据知识共享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授权,该协议允许以任何媒介或格式使用、共享、改编、分发和复制,只要您适当地注明原作者和源代码,提供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链接,并说明是否进行了修改。本文中的图像或其他第三方材料均包含在本文的知识共享许可中,除非在材料的信用额度中另有说明。如果材料不包含在文章的知识共享许可中,并且您的预期使用不被法定法规允许或超过允许的使用,您将需要直接从版权所有者获得许可。如欲查阅本牌照副本,请浏览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知识共享公共领域转让豁免书(http://creativecommons.org/publicdomain/zero/1.0/)适用于本文提供的数据,除非在对数据的信用额度中另有说明。

再版和权限

关于这篇文章

通过十字标记验证货币和真实性

引用这篇文章

雷荣,孙昱,廖娇。et al。不同年龄段女性患抑郁症的性激素水平。BMC女性健康21日,215(2021)。https://doi.org/10.1186/s12905-021-01350-0

下载引用

关键字

  • 性荷尔蒙
  • 抑郁症
  • 年龄
  • 雌二醇